浅议四川泸州《聂氏宗谱》对当今修谱之启迪

来源:  发布时间:2014/01/17  人气:581

 

浅议四川泸州《聂氏宗谱》对当今修谱之启迪 

 

http://nszp.cc   2012年4月13日

 

作者:聂猷轩

    前言:前不久,贵州宗亲聂开浪阁下为我传来一部手抄本影印泸州《聂氏宗谱》,内容丰富,价值珍贵。初读乍赏,自然难以深明其全部真谛。而其中很多篇章,却为当今修谱提供了难得的启迪。兹将有关篇章(重新断句)及读后感悟分载于后,以与宗亲共享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安徽聂猷轩

    【原文】

    (一)始祖妣彭氏题聂氏家谱序

    从来一代有一代之书,昭然朗灼。以达其始之所从出,发其源之所自来。可诵读者,吚唔而呫哔之;不可诵读者,目击而玩味之,使人识其履历解其情形也。矧shěn(意:况且)以姓氏之家族党之门,而可无由头根据之衍庆乎!使不作为由头载其根据,异日者族支分派远大宗蕃,不惟少者不知、幼者不识,即长者间有记之而不清,老者亦有喻之而不的(明)。则取名定号,非下犯上,即少渎长,颠倒错乱之间閤族而皆然。以致尊卑之伦绝,老幼之分乖,视同宗如秦越,目共族无关情。或因私仇小忿而不思木本,或因微利些嫌而不顾水源。是即根据之未立、由头之未疏之所致也。如吾家河东郡卫大夫食采于聂因氏,望出新安,道隆问政,诗切爱民。氏于洪武踊创兵息后,尝翻阅史册,详世系真源,而知聂姓之所从出者,盖由于此。氏则不惮采摘之苦、序次之艰,相其全美之字义,摘其相因之韵声,联为四言,递其八句,辈数相传,秩然不紊。世为脉派之袭,永为家谱之传,匪第俾近而便于稽考者,克易于通晓,知其伦序;即远处而隔于视听者,自无难查证,一目了然。夫何患支分派远,族大宗蕃!将见有此谱,伦纪以明,纲常不悖,长幼有序,尊卑有等。家敦雍睦之行,户修恺悌之良。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蔼然天地泰和之景象,留为千载之观法,遗为万世之良规,氏不能长为后人注之,将使后人而注后人也。

    (二)二世祖文祥公题序

    朱洪武踊创江南,众往苏州躲逃,张士诚军民把守,关隘难进,转逃南昌。陈友谅军民不卖粮草,无食,又躲往湖广黄州府麻城县红石乡蓝竹溪太平庄。系庚午(子)年(1360年)事。在辛丑(1361年),兵戈停息,父弟兄五人,犹依依不舍。至癸卯年(1363年),长房名聂起,落灌县。二房名聂赴,落湘乡。吾父系三房,名聂超,落泸州嘉明镇,暂居七个月,即落业鬼湾子。四房名聂趋,落麻城县。五房名聂越,落达州。洪武元年(?)甲辰(1364年),修造鬼湾子房屋,因鬼多难住,昼夜皆然,一门封锁。丙午年(1366年)十月,来富顺到厅,用金手圈(钏)一个,新蓝衫三件,鞋袜二双,给皓发秦老人,年八十余。丁未(1367年)五月十三,吾母范氏生吾胞兄文礼。戊申(1368年)十月初八,吾乃出世。至己酉(1369年),人多胆大,又至鬼湾子住守。后因两去两来,看管两业,绵祚无疆。

    (三)续彭氏祖子孙名序

    文汝辅玉,轩昌心应。政师朝万,同相兴国。

    忠臣洪纪,君赐祯祥。德运高升,福禄永远。

    勋著赤符,名芳青简。光耀九区,徽隆五典。

    尚志前贤,躬修懋勉。勤学勛能,祖绪克缵。

    子孙公侯,世釐圭瓒。矞煒其辉,允维尊显。

    注:“福禄永远”以上,彭祖原文。“勋著”以下通续。从二十二世起派,拟得迴文诗一首云:“荣华福禄寿增延,道造齐贤体义怀。清洁有名存永代,坤乾毓秀本奇才。”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初二日二十一世裔孙德钦谨撰

    (四) 二世祖文祥公入蜀纪略

    明兵踊创江南,先世随众避走苏州。张士诚伪兵守关不得入,转赴南昌。时,陈友谅窃据江右,从其部下鬻食。旋上湖广,住黄州府麻城县红石乡蓝竹溪太平庄,长起、次赴、次超、次趋、次越共五房人。是庚子(亦作“辛丑”)年事。至癸卯(1363年),始分迁各郡。二房落业湘乡县,四房落业麻城县,余三房入川。长房灌县落业,五房落业达州,三房落业泸州,嘉明镇鬼湾子。明年(旧本作洪武元年,煃按:通鉴,洪武元年为戊申,甲辰乃太祖,始称吴王之年也。轩注:此处煃按不准确。洪武元年实为戊辰,即1341年。甲辰,乃张士诚大周吴王天统三年,即1364年),甲辰建鬼湾子宅。丙午年(1366年)十月,来富顺县买业道(一作“到”)厅,徙居之。越己酉(1369年),复还鬼湾子,后遂往来两间,照管两业。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。(原文稍节)

    (五) 重修族谱序

    聂氏之谱,自入蜀后,始祖妣彭以三十二字联为四言,递作后人字派;咏诗二首,以序家世。由来又为之序,而属望后人曰:“氏不能长为后人注,将使后人注后人也。”裔孙兴圻敬读至此,慨然曰:“修谱之重,先祖望于后人者,如是其切乎!而无识者,易之何也?”夫吾族自明初至今五百余年,其间有遵祖训而注谱者矣,然皆缮本。传写既久,不能无咎。盖缮本之弊,在学深有识者,虽郑重而字义错误,亦或间有,况学浅无识者乎!缮本之错误既多,则必求照缮之本以定之。然纸非剪金,蠹蚀虫穿,即照缮之本,亦焉能久存?于是,愈传写愈错误。后人欲因其错误而增添之,则惧罹于诬祖之罪;欲因字义之舛谬而概削之,又惧蹈入灭祖之愆。而小智者,且妄谓世远难稽,当断自某祖始者,皆缮本历久之所必至也。兴圻深维此咎,谨遵祖训而注之,付之剞劂,以定于一是。立其条例,订其仪文,增其字派,俾后之人,数典有据,入祠知礼,似续有次,则庶乎不负先祖昭示之训也。至于后代既远,增而修之,又属后贤!

同治甲戌年十二月吉日裔孙兴圻谨序

    【附注】

    原文皆为繁体字,并有少数古体异字,且均未断句。重录于此之时,径改简体汉字,擅为断句。个别明显错漏,在“()”中补正。所有这些,不一定准确,仅供参考!

    【读后感】

    前文已言:初读乍赏,难明全部真谛。仅将所得修谱之启迪,略陈于此。

    第一,续修族谱,乃为人子孙者必尽之责。若因主观懈怠,任族谱断层,必将上忝于祖先,下愧于子孙。因为无族谱可循之家族,“取名定号,非下犯上,即少渎长,颠倒错乱之间閤族而皆然。以致尊卑之伦绝,老幼之分乖,视同宗如秦越,目共族无关情”(见《始祖妣彭氏题聂氏家谱序》)。如此家族,文明何以继承发展?忆古思今,像我这样的一代老者,由于所处特殊社会历史环境,加之主观因素,对此多有歉疚。应乘当前春风,为续修族谱尽力尽责,以免错失良机,后悔终身。

    第二,续修族谱之内容,必须“长幼有序,尊卑有等”,便于“家敦雍睦之行,户修恺悌之良” (见《始祖妣彭氏题聂氏家谱序》)。“俾后之人,数典有据,入祠知礼,似续有次”(见《重修族谱序》),翻开族谱,自父、祖而上,直到迁始祖,乃至远祖,名讳辈份有序,世系分明,极为有助于高扬敬祖爱宗之美德。传统常识是:论及宗亲,常有亲疏之别;论及共同祖先,则亲疏之别顿然消失。谱教之功效,无可替代。翻阅近年各地所修之族谱,规范者固然颇多,失范者多所存在。个别所谓“族谱”,仅有各家各户人口名册,而无共同迁始祖之名,更不知各是共同祖先之几世孙。如此有名无实,虚位以设,谱教功效何有?正因如此,中华聂族宗亲协会颁发的《聂氏修谱统一格式》,势在必行。

    第三,寻根认祖,理顺历代祖先名讳世系,必须以可信之谱书史志为据。泸州《聂氏宗谱》的强大影响力,在于存有谱书史志原文,证明其祖脉世系的连续系统性。迁始祖妣彭氏在题《聂氏家谱序》之时,“尝翻阅史册,详世系真源,而知聂姓之所从出者”。由此可证,迁始祖妣彭氏和二世祖文祥公题序,均以前代族谱为依凭。泸州聂族后来经过乾隆、道光、咸丰、同治、光绪、民国等历代续修,其迁始祖、二世祖所题之序,依然全文留存。正因如此,泸州聂族自湖广入川的社会历史背景、迁徙历程以及当时家族的悲欢离合,都能清晰地展现在后世子孙面前。试想,如果没有上述古谱原件,泸州《聂氏宗谱》还能像现在这样光彩夺人吗!有鉴于此,希望当前正在续修族谱的宗亲,都能以泸州《聂氏宗谱》为榜样,把应该保存的前代族谱重要资料,都能原模原样地保存在新修族谱之中,充分展现我们聂族自古至今上承祖德下启后昆的文化风貌。

    第四,新修、续修族谱,不仅要广泛搜集相关谱书史志,而且要善待史证,慎重弃取。对所获资料,必须反复核查和细致分析,切实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。泸州《聂氏宗谱》保存的文字记载,证明其先祖修谱为此最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,并取得了令后世子孙满意的结果。例如,在兴圻公撰写的《重修族谱序》中,有这样一段记载:“(始祖妣彭氏)属望后人曰: ‘氏不能长为后人注,将使后人注后人也。’裔孙兴圻敬读至此,慨然曰:‘修谱之重,先祖望于后人者,如是其切乎!而无识者,易之何也?’夫吾族自明初至今五百余年,其间有遵祖训而注谱者矣,然皆缮本。传写既久,不能无咎。盖缮本之弊,在学深有识者,虽郑重而字义错误,亦或间有,况学浅无识者乎!缮本之错误既多,则必求照缮之本以定之。然纸非剪金,蠹蚀虫穿,即照缮之本,亦焉能久存?于是,愈传写愈错误。后人欲因其错误而增添之,则惧罹于诬祖之罪;欲因字义之舛谬而概削之,又惧蹈入灭祖之愆。而小智者,且妄谓世远难稽,当断自某祖始者,皆缮本历久之所必至也。兴圻深维此咎,谨遵祖训而注之,付之剞劂,以定于一是。”在这段文字里,至少有两个原则要点很值得今人效法。其一,执笔者面对祖谱文辞之疑难环节,自己若不能很好、很正确的阐释,也要善存原件让后代去为后人做最好、最正确的阐释。此即始祖妣彭氏所言:“不能长为后人注,将使后人注后人也。”其二,即使是最原始正宗的谱志,也难免个别错漏之处。因为“传写既久,不能无咎。盖缮本之弊,在学深有识者,虽郑重而字义错误,亦或间有,况学浅无识者乎!缮本……纸非剪金,蠹蚀虫穿,即照缮之本,亦焉能久存?于是,愈传写愈错误。”对待这些错漏的正确态度,既不能“因其错误而增添之”,也不能“因字义之舛谬而概削之”,更不能“妄谓世远难稽”而主观“自断”,只能“遵祖训而注之”。所谓“遵祖训而注之”,就是先把所要阐释的祖谱文辞一字不漏地录在前面,再把考证的依据和结论置于其后。这种阐释方法,既是对祖先的尊敬,亦是对后代尽到责任。

    以上均为个人读谱偶得,不一定允当,仅供参考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聂猷轩